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"历朝历代都有堪比天朝之言的狂背之人!"
我魏膺箓受图,定鼎嵩洛,五山为镇,四海为家。移风易俗之典,与五帝而并迹,礼乐宪章之盛,凌百王而独高。岂卿鱼鳖之徒,慕义来朝,饮我池水,啄我稻粱,何为不逊,以至于此?
译文:我们魏国受到图策,在嵩山洛水建立京城,以五座山作镇,以四海为家。移风易俗的典范,同五帝相并;礼乐法令的兴盛,胜过百王独自高标。你们这些吃鱼鳖的人,羡慕礼义来朝拜,饮我园池里的水,吃我稻米黄粱,怎么无礼到这个地步?
"奢华的古人生活"
晋室石崇,乃是庶姓,犹能雉头狐掖,画卵雕薪,况我大魏天王,不为华侈?
译文:晋朝石崇,是庶民的姓,尚且能够用野鸡毛、狐腋皮做衣裳,吃的蛋上画图案,烧的柴上雕花纹,何况我大魏天王,怎能不华奢呢?
"《洛汭颂》"
浩浩大川,泱泱清洛。导源熊耳,控流巨壑。纳谷吐伊,贯周淹亳。近达河宗,远朝海若。兆唯洛食,实曰土中。上应张、柳,下据河、嵩。寒暑攸叶,日月载融。帝世光宅,函夏同风。前临少室,却负太行。制岩东邑,崤峘西疆。四险之地,六达之庄。恃德则固,失道则亡。详观古列,考见丘坟。乃禅乃革,或质或文。周余九裂,汉季三分。魏风衰晚,晋景雕曛。天地发辉,图书受命。皇建有极,神功无竞。魏箓仰天,玄符握镜。玺运会昌,龙图受命。乃睠书轨,永怀保定。敷兹景迹,流美洪模。袭我冠冕,正我神枢。水陆兼会,周、郑交衢。爰勒洛、汭,敢告中区。
译文:浩荡的大水,深广清澈的洛河。发源于熊耳山,流注于巨壑中。接纳谷水,吞吐伊水。流通成周,滋润亳县。就近到达黄河,远处朝见海神。洛阳得到吉兆,其实是土地的中心。上同张宿柳宿相应,下据黄河和嵩山。寒暑协和,日月融洽。皇室世代光荣地以为住宅,华夏同沐风化。前靠少室山,背负太行山。东有制邑的险峻,西有崤峘做屏障。四面都是危险的地方,又有六面都通达的大路。靠德来治理便稳固,失去道义便灭亡。详观古昔,考察典籍。朝代有禅让有变革,制度或者质朴,或者文华。周朝末年九州分裂,汉朝末年天下三分。魏国晚年风气衰败,晋国的光景凋残昏暗。如今天地发出光芒,河图洛书接受天命。魏帝建国有准则,所创功德无以伦比。魏的符箓仰望天赐,握了符同握了镜一样。国运定当昌盛,顺承龙图天命。是眷念国家的统一,长久思念保持安定。敷陈这个光明的业绩,流传伟大的教规。穿戴我的冠冕,端正我的政权。水路陆路都会合,朝廷诸侯相往来。因此刻铭在洛汭,敢告中央。
按照现在的理解,一座城市能够拥有60+以上的寺庙,而此处还不包含方士、道观等,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且难以理解的事情;以当下的社会环境,也未有一个城市拥有如此之多的佛教寺院;
此书亦然能看出,魏晋时期,不同时间段,人物、风气、社会之变化,穷凶奢华、天朝之言语、谶言遍地;
寺庙目录:
城内
- 永宁寺
- 建中寺
- 长秋寺
- 瑶光寺
- 景乐寺
- 昭仪尼寺 愿会寺 光明寺
- 胡统寺
- 修梵寺 嵩明寺
- 景林寺
城东
- 明悬尼寺
- 龙华寺
- 璎珞寺 慈善寺 晖和寺 通觉寺 晖玄寺 宗圣寺(见后) 魏昌寺(见后) 熙平寺 崇真寺(见后) 因果寺
- 宗圣寺
- 崇真寺 宝明寺(见后) 城内般若寺 城西融觉寺(见后) 禅林寺 灵觉寺
- 魏昌尼寺
- 景兴尼寺 灵应寺
- 庄严寺
- 秦太上君寺
- 正始寺
- 平等寺
- 景宁寺 宝明寺 归觉寺
城南
- 景明寺
- 大统寺 招福寺 秦太上公寺
- 秦太上公寺
- 报德寺 大觉寺 三宝寺 宁远寺 承光寺
- 正觉寺
- 龙华寺 追圣寺 归正寺
- 菩提寺
- 高阳王寺
- 崇虚寺
城西
- 冲觉寺
- 宣忠寺
- 王典御寺
- 白马寺
- 宝光寺
- 法云寺 灵仙寺
- 开善寺
- 寿丘里 河间寺
- 追先寺
- 融觉寺
- 大觉寺
- 永明寺
城北
- 禅虚寺
- 凝玄寺
- 闻义里
- 冯王寺 齐献武王寺 元领军寺 刘长秋寺 闲居寺 栖禅寺 嵩阳寺 道场寺 中顶寺 升道寺 石窟寺 灵岩寺 白马寺 照乐寺